1。碳酸氫銨的生產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氨水。 碳酸氫銨的生產工藝流程: 二氧化碳通入氨水中,飽和后結晶而得。在碳酸氫銨肥料的生產中,用合成氨生產過程中的變換氣通入濃氨水塔,吸收變換氣中二氧化碳。成為碳酸氫銨結晶,經分離而得。
2。碳酸氫銨又稱酸性碳酸銨和碳酸氫銨,是一種白色正交或單斜晶體。無毒。有氨的味道。密度1.537g/cm3。易溶于水。溶于水,水溶液呈堿性,不溶于乙醇。性質不穩定,36℃以上分解為二氧化碳、氨、水,60℃完全分解。有吸濕性,潮解后加速分解。
碳酸氫銨的生產工藝包括:(1)將二氧化碳引入氨水中,飽和后結晶。(2)碳酸氫銨肥料生產中,將合成氨生產過程中的變換氣引入濃氨塔,變換氣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成為碳酸氫銨晶體,經分離得到。
碳酸氫銨的用途:用作氮肥、滅火劑、醫藥、發酵等。
碳酸氫銨作為化肥的缺點是化學不穩定,即常溫下分解反應緩慢,分解速度隨含水量和溫度的增加而加快。
1920年左右,人們發現焦爐煤氣中的氨和二氧化碳反應可以生成碳酸氫銨。有些人試圖把它用作氮肥,但失敗了。長期以來,僅少量生產,主要用于食品工業的發泡劑。1958年,中國急需發展化肥工業,化學專家侯成功開發出生產碳酸氫銨的新工藝。其特點是將碳酸氫銨的生產與合成氨原料氣的凈化(除二氧化碳)過程結合起來,稱為結合碳法生產碳酸氫銨的工藝,從而簡化了工藝,降低了能耗和投資。通過改善碳酸氫銨的物理性質和改進施肥技術,在我國取得了快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其產量約占中國氮肥總產量的一半。
3.從母液槽和吸氨槽來的混合液,用吸氨泵打入高位吸氨器內,經高位吸氨器的噴嘴,液體流速增加,在噴嘴出口處形成減壓區域,使氣體被吸入并被流體夾帶,流入氨水中間槽,混合液經氨水中間泵送至母液換熱器降溫至35℃以下,使氨及二氧化碳充分溶解后到吸氨槽,要求吸氨槽的濃度為220-240tt,然后經倒槽泵打入氨水槽,供生產使用。來自界區約99%的二氧化碳氣體經減壓至0.60Mpa進入二氧化碳緩沖罐,經減壓至0.4~0.5MPa后與來自氮氣循環壓縮機的N2(80M3/min)混合,將CO2濃度降至約40%,進入碳化塔主塔底部,由下而上與塔頂加入的來自副塔的預碳化液逆流接觸,大部分二氧化碳被吸收,含少量二氧化碳(8~10%)的氣相從塔頂部出來,進入副塔底部,在塔內與由頂部加入的濃氨水逆流接觸,繼續吸收二氧化碳。含二氧化碳0.4%~1.5%、含氨10~30mg/m3(標)的出塔氣從碳化副塔頂部排出,進入固定副塔底部,在固定副塔內,用來自回收塔的稀氨水吸收,固定副塔氣相進入回收塔底部,在塔內用脫鹽水洗滌。洗滌后,二氧化碳含量小于0.2%、氨含量小于0.2mg/m3(標)以及含大量氮氣的尾氣經回收塔頂部排出,大部分進入汽水分離罐進行氣液分離,氣相經氮氣壓縮機升壓至0.50MPa,再打入前端與二氧化碳混合形成整個系統的N2循環,少部分經放空。在汽水分離罐前補入氮氣,維持在0.2MPa。脫鹽水從回收塔上部加入吸收來自固定副塔尾氣中的氨和二氧化碳制備稀氨水。一部分稀氨水送至碳化固定副塔或母液槽;另一部分由回收塔循環泵循環吸收來自固定副塔的氨和二氧化碳。在泵的出口循環管線上設換熱器,以增加吸收效率?;厥账苽涞牡蜐舛劝彼椭凉潭ǜ彼?,固定副塔制備成低濃度碳化氨水送至母液槽,作為系統補水,用以吸收三聚氰胺尾氣。濃氨槽內180~190tt滴度的濃氨水經氨水泵打入碳化副塔,一方面溶解塔內的結疤,另一方面吸收主塔出塔氣中的剩余二氧化碳,逐步提高濃氨水的碳化度,制成預碳化液。副塔的預碳化液由碳化泵從底部抽出,打入主塔,在主塔內進一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氫銨懸浮液,當懸浮液固液比至40~70%時,在系統壓力作用下從塔底部取出,送入稠厚器,進入離心機進行分離。每個碳化塔內部裝有14組冷卻水箱,用以帶走碳化反應產生的熱量,冷卻水由冷卻水泵送至每組水箱,換熱后匯集到碳化塔頂部的檢水槽,再流回循環水池。碳化主塔的碳酸氫銨懸浮液的固液比達到40%~70%時,靠主塔內壓力把碳酸氫銨結晶懸浮液壓入稠厚器,經進一步結晶和沉淀后,從稠厚器的底部進入離心機分離。分離后的固體碳酸氫銨晶體即為成品,由離心機底部卸下,去成品包裝。分離后的離心母液和稠厚器上部的清液從溢流管線溢流至母液中間槽,在母液中間槽進一步晶液分離后清液溢流至母液槽,作吸氨使用。沉降下來的碳酸氫銨結晶用逃晶泵打回稠厚器再次分離。